人才:新創公司最重要的投資

--

作者:Tomasz Tunguz

原文網址:http://tomtunguz.com/continuing-education-picasso/

譯者: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張均谷

譯者前言:

人才的培育是一個國家、一間公司壯大的根本。如果不下功夫在培育人才上面,只是一味的研究自身產品、研究競爭對手,那始終無法突破自我框架,登上更大的舞台。如果說創業什麼東西最重要,那一定就是聚集起來的人才是否足夠為最首選要素。

本文:

昨天我在Google講一場演講,巧合的是,場地就在我以前工作的那棟建築物,頓時一股思念的心情就湧上心頭。成為Google 的講者喚起了我7、8年前的回憶,當時我是一位觀眾坐在底下聽著演講。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第一次遇見Paul Graham,就在這一個相同的房間,在第一間創業學校後面。當時沒有談判速成班讓我們去學習,然後就直接面對與Facebook、Myspace的談判,也沒有管理速成班讓我們學習,然後就要直接跟不熟悉、無法對談交流的同事們共事,有數不清的困境。

回到Google提醒了我讓我知道,偉大得公司持續地投資在人才的培訓上,讓員工們不管是公司內部或外部都更加熟悉,巧合的是,這週的紐約時報Brian Chen寫了關於蘋果大學不僅教導蘋果的員工一些公司歷史, 也投入更多策略概念教學,像是環境影響力以及蘋果的特點規劃等。甚至賈伯斯還雇用了耶魯管理學院院長來做見面的啟蒙教學。

Chen寫了畢卡索對於學校的影響力。上述的照片描述畢卡索在繪畫牛的時候的流程,對於這種複雜的肌肉動物,先從七條線的繪製開始,這也是蘋果的設計在一開始的方式。接著Chen指出,畢卡索的過程被呼應在Apple滑鼠上,蘋果的滑鼠開始的設計是用一個十個面的磚頭和一個按鈕,直到今天才變成一個有曲度的塑膠面。蘋果大學是一個競爭優勢。蘋果宣稱6X的營運獲利優勢,是他的設計以及營銷競爭,

在離開Google之後,我發現新創公司都比大公司更加的開放以及學習力更強。在開會的時候、咖啡聚會的時候,新創的創辦人跟員工們都可以很輕鬆自在的分享他們對於產品的設計想法、市場概念、顧客滿意度、工程師狀況等等。甚至可以爭論整個開放資源的更動對於軟體工程師而言是否重要。這樣的第一手資訊分享氛圍,似乎就是矽谷之所以為矽谷的關鍵因素。

看到這麼多的公司都願意做這樣的投資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但要如何讓創辦人們融合這樣子的想法到他們的新創公司呢?大部份剛成立的新創是無法負擔如此昂貴的教育成本的,但他們可以找到一些較小規模的教導。在現今的招募環境中,我希望對於員工來說,這樣模式的福利是一種強力的宣傳方式。我想大多數經歷過這樣類似計畫的人將證明他會是一個奇妙的感覺,你的公司以及主管們投資你讓你變成更成功的人。所產生的忠誠度會非常強大。

當新創開始成長並規模化之後,很容易會忘記要培養員工能力,但豐富知識以及合作能力絕對是必須的,甚至比競爭對手的分析來的重要!

譯者簡介:

張均谷 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交大電機系畢業,從小生長在醫師家庭,看著老爸醫治病患,對於帶給人們溫暖與快樂這件事非常嚮往,立志要當一個帶給世界溫暖的人。未來想朝傳統產業再創新發展,所以積極在這塊領域耕耘,目前與朋友共同創辦“厝位文化有限公司”,透過保存文化古蹟,融入年輕人喜好的模式,進行商業活動。

--

--

創業創投經典文章

交通大學學生及科管所兼任助理教授楊志偉所協力的計劃,翻譯由頂尖創業家及創投在新創點子發想,產品開發及市場驗證,客戶經營及業務管理,融資等方面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