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輪融資:新創最難過的死亡之谷

--

作者:Fred Destin

原文網址:http://freddestin.com/2014/03/raising-series-hardest.html

譯者: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 蔡沛軒

譯者前言:

近年來,全世界興起一股創業風潮,無論是產品開發,或者小本經營,創業故事時有所聞。創業所缺乏的從來不是新的想法、新的概念,阻撓創業之路的,往往是最繁瑣,也是最現實的問題。以本文為例,作者介紹了一般企業必經的資金募集之路。非常幸運的,拜科技所賜,網路募資平台興起,資金的取得管道不再像以前一樣單一,但如何有效的募集資金,資金募集之路又將有什麼困難,本文將一併介紹給你。

本文:

Tom TunguzDanielle Morrill 兩人都曾提出相關資料,試圖說明「B輪融資」 (Series B)較難募集。依據所蒐集到的資料,Tom甚至稱它為「最難的一輪募資」。我將試著向你解釋這是為什麼。

假設我們身在一間擁有強大技術背景的B2B SaaS公司。公司四年前成立,已經成功募集$1M的種子基金和$5M的A輪融資(Series A)。現在,在試圖擴大公司規模、開始募集B輪融資之際,$300K燒光的速度,遠比你預想的快。

B輪融資難以募集的原因很簡單:不確定因素減少,然而,取而代之的是外界冰冷審視公司成效,以及里程碑豎立與否的苛刻目光。B輪融資的募集,可說是醜媳婦要見公婆的時刻了,公司先前的承諾,必須與成效吻合。

種子基金的募集基礎,建立在公司所規劃的藍圖、製作的簡報,以及經營團隊的模型。

A輪融資的募集基礎,則建立在願景之上。這是設計產品、展現初步成果的黃金時期,彷彿整個世界都在你手中。公司將產品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能吸引初期合作夥伴,前景無限美好。

B輪融資的募集幾乎只建立在公司的自信心,以及向他人灌輸理想的能力之上。需要募集B輪資金的時候,通常是在公司錢快花光,卻需要大量人員(等等的「企業」枷鎖),並且尋找商業顧問團隊幫你的公司評估營運狀況,最慘的是你還可能會找錯人!最後,你還得雇用一群VP以證明你的公司很有規模。

以上種種開銷讓公司變得脆弱。收入的數字減少、產生大量赤字,然而你卻在公司快沒現金的時候,出示了一份需要仰賴高收入才能執行的計劃書。你不能為公司沒有可靠營運計畫的事實找任何藉口,因為那通常是你僅有的了。

最糟糕的是,大多數的投資者並不喜歡B輪融資。他們寧願選擇高風險但便宜的A輪融資,或者用以擴大規模的C輪融資,即便這意味著需要立刻付清帳款。以上,是有名的杠鈴策略

在Atlas時我們是這麼做的:證明->建設->擴大規模。如果說A輪融資與產品的目標市場有關,B輪融資就是建立團隊及設計產品的陣痛期(例如投入很多資金以將公司「產業化」),但到目前為止,距離「擴大規模」仍有一段路要走。

所以你現在擁有:一份高風險概述、艱困的財務計畫,以及反應冷淡的投資市場。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B輪融資的募集,是公司從男孩轉變為男人的關鍵時期。

我總是佩服RecordedFuture的Christopher Ahlberg,或者更早之前GrabCad的Hardi Meybaum是如何在只有獲得早期市場反應(Traction)和雄心壯志的創業計劃書之下,順利募集B輪融資。他們成功的從艱困的資金募集活動中生存下來,因為他們自信的向他人灌輸理念,並完美包裝並銷售「機會」。

有經驗的投資者固然理解創業非常耗時(讀讀Kirill Sheynkman的驚人談話Traction, shmacktion)。然而,在大家都關注早期市場反應的世界裡,沒有比募集B輪資金更艱困的事了。

或著換個說法,在募集創業資金的世界裡,從來都沒有可以放鬆的時刻。其他入門方法在下列文章中:投資者投資回報創業初期。書籤分類:permalink

譯者簡介:

蔡沛軒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

雙子座,思想跳躍、擁有兩個極端靈魂,不停自我拉扯。雖是個完美主義者,卻與自己的不足安然相處。喜歡四處旅行、蒐集各類資訊,汲取他人故事。夢想著躋身時尚產業,在殘酷的資本社會裡,成為溫暖的強者,優雅的。

--

--

創業創投經典文章

交通大學學生及科管所兼任助理教授楊志偉所協力的計劃,翻譯由頂尖創業家及創投在新創點子發想,產品開發及市場驗證,客戶經營及業務管理,融資等方面的建議。